省级农信系统数字化转型 - 多省农信联社改革落地后,省级统一法人农商行和省级农商联合银行正加速推动农信系统数字化转型,信息科技建设成为重点工作[1] - 省联社主要负责省内农信系统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开发和维护,中小农商行和信用社依托省联社系统[1] 金融科技创新应用 - 四川农商联合银行推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信贷服务,预计年平均服务用户约135万户,年授信额约1650亿元[1] - 该创新应用服务主要应用于手机银行,可提升信贷决策、数据应用、运营优化和数据安全方面的金融服务效率[1] 科技建设投入与布局 - 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在信息科技建设方面投入较大,2024年底发布数据中台建设7个项目招标公告,总预算金额达8475万元[2] - 省联社改革推动省内农信系统科技建设提速,释放新一轮金融科技升级需求[2] - 金融科技公司如神州信息参与多家农信机构核心系统建设,包括黑龙江农信微服务平台、江苏农信会计核算平台等[2] 省联社改革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 省联社改革通过理清治理架构,集中力量推动大型重点数字化项目,如新一代银行核心系统等关键基础IT项目建设[2] - 省联社统一推进IT系统和风控系统建设,技术水平和安全性高于县域农商行的分散建设模式[2] - 省联社位于经济和政治文化中心,对人才与资金具有虹吸效应[2] 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 - 省级农商行挂牌后加速推进信息系统迭代建设,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更侧重未来经营发展和前瞻性系统建设[3] - 省级农商行利于资源统筹管理,统一省内不同行社的科技水平[3] - 省联社时期的核心系统以服务农商行的清算、对账为主,对业务需求考虑较少[3] 成本投入与治理机制优化 - 省级新主体通过集中化管理实现科技资源跨区域整合,降低单一行社IT成本,并可发行专项债募集资金定向投入科技领域[3] - 省级新主体设立独立信息科技管理部门,统一负责战略规划、人才建设与系统开发,部分省份探索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3] - 治理结构优化打破"重业务轻科技"路径依赖,为科技赋能经营管理提供体制支撑[3] 未来科技建设方向 - 加快推动基础架构转型,如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转型、私有云平台建设[4] - 加大数据类、风控类项目建设,部分技术能力较强的机构启动大模型在金融场景的应用[4] 面临的挑战 - 如何将"三农"服务、地区经济优势与技术进步结合,发挥农信系统传统优势,实现合理投入产出比[4] - 农信系统与大型银行科技水平存在差距,需探索符合自身需求的技术发展路径[4] - 面临高端技术人才、复合型业技融合人才的缺失[4]
科技赋能 省联社数字化转型进入“下半场”
中国经营报·2025-06-18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