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稿 | 邹传伟:正视和应对美元稳定币的挑战
第一财经·2025-06-18 09:35

稳定币的定义与现状 - 稳定币是基于法定货币储备发行的数字代币,主流方案锚定单一货币并采用足额储备模式,2025年6月总规模达2477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190倍,其中99%锚定美元[2] - 稳定币通过分布式账本实现货币代币化,不创造新货币,而是将银行体系内已有货币锁定并数字化流通,储备资产可投资于美国国债等低风险资产[3] - 主流稳定币并非私人铸币权产物,但部分储备不足的稳定币依赖发行者信用,存在挤兑风险,如泰达公司USDT早期案例[5] 稳定币的应用场景与监管差异 - 美元稳定币主要服务于加密资产交易(占交易量1007亿美元),承担计价、交易媒介功能,并向跨境支付、企业结算等场景渗透,推动数字形态的"美元化"[7][8] - 稳定币与非银行支付均属预付工具,但前者具跨境匿名性且储备资产可多元投资(70%基于离岸美元),后者受央行集中监管且备付金纳入M1统计[4] - 美国通过监管宽容策略推动美元稳定币全球化,香港与中国内地分别立法规范储备资产管理和发行资格[1][2] 美元稳定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 美元稳定币储备资产持有1200亿美元美国国债(超德国持有量),但对缓解美国36万亿国债规模作用有限,且面临"大规模发行-长期国债投资-灵活赎回"的不可能三角[9] - 美元稳定币与SWIFT/Visa无替代关系,其技术特性(开放性、跨境性)强化美元国际地位,但可能加剧他国货币主权侵蚀和经济结构失衡[8][9] 中国的应对与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潜力 - 中国需监控境内美元稳定币使用(涉及支付、资本外逃等),并通过技术手段管理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回流风险[10] -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可由中资背景机构发行,储备资产托管于离岸清算行,境内通过IP屏蔽和兑换限制隔离风险,同时加强KYC/AML审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