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举措 - 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汇集分析银行间债券、货币、衍生品、黄金、票据等金融子市场交易数据 [1] - 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 [1] - 设立个人征信机构,提供多元化、差异化个人征信产品,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1] -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业务规则支持离岸贸易发展 [1] - 发展自贸离岸债,遵循"两头在外"原则和国际规则标准,拓宽"走出去"企业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优质企业融资渠道 [1] - 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实现优质企业与境外资金高效融通,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1] - 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包括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业务、跨境贸易再融资业务、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等试点 [2][3] - 会同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便利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管理汇率风险 [2]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 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从数量、价格、结构等方面出台多项措施,有效支持经济回升和金融市场稳定 [2] - 完善货币政策框架,优化中间变量,培育政策利率,提升传导效率,丰富工具箱,做好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 [2] -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是渐进、持续的过程,未来将不断评估和完善 [2]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 - 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中,主导货币更替反映国际格局变化和国家竞争力迭代 [3] - 国际主导货币具有全球公共品属性,存在内在不稳定问题 [3] -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讨论方向包括弱化对单一主权货币依赖和推动超主权货币如SDR成为主导货币 [3] - 国际货币体系向多极化发展,可能朝少数主权货币并存、竞争、制衡格局演进 [4] - 主权货币国需强化国内财政纪律和金融监管,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 [4] SDR发展 - SDR理论上能克服单一主权货币问题,具有更强稳定性,可更好承担全球公共品职能 [4] - SDR成为国际主导货币面临政治共识不足和市场局限性问题 [5] - 需优化SDR机制安排,扩大使用范围,推动私营部门参与,发行SDR计价债券,提升储备资产作用 [5]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三大支付货币,在SDR货币篮子中权重位列第三 [5] - 中国已初步建成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 [6] - 人民银行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或货币当局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成为全球金融安全网重要组成部分 [9] 金融监管与稳定 - 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已全部达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99%以上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 [5][9] - 中国全面实施《巴塞尔协议III》,建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影子银行风险大幅压降 [9] - 对非银行中介机构监管较弱,需加强监管 [7] 跨境支付与技术应用 - 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发展,重塑传统支付体系 [6] - 智能合约、去中心化金融等技术将持续推动跨境支付体系演进 [6] 国际金融组织治理 - IMF、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份额和投票权缺乏实质性调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比低于实际地位 [8] - 个别成员国单边主义政策干预国际金融组织治理和运作 [8] - 国际金融组织需推进治理改革,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维护多边主义 [8]
央行行长潘功胜,最新发声!要点一览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6-18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