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银施罗德,从优秀到平庸
虎嗅·2025-06-18 11:13

高管变更与管理层调整 - 交银施罗德基金原总经理谢卫转任资深专家,由交通银行总行金融机构部总经理袁庆伟接任总经理[1] - 谢卫作为中国公募行业27年历史的亲历者,于2008年加入交银施罗德,对公司崛起功不可没[1] - 随着谢卫退休,从董事长到总经理都来自交行系统,交行全面接管了交银基金管理层[2] - 2024年8月董事长阮红退休,前交银理财董事长张宏良接任,公司新一代领导班子形成[15] - 此前总经理包括莫泰山、谢卫等都没有交行背景,投研团队更多是市场化选聘结果[16] 公司历史与投研特色 - 交银基金以主动权益见长,这在以固收为主的银行系基金公司中并不多见[3] - 公司走精品店模式,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少而精,提拔条件苛刻,新发基金克制[3] - 基金经理配置大多均衡,重视安全边际与回撤控制,较少押赛道[3][10] - 2014-2024年十年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274.98%,在50强中排名第三[4] - 谢卫曾表示要定义好的产品需中长期业绩好、有阿尔法、控制回撤、坚持组合均衡[5] 业绩表现与规模变化 - 2021年底非货管理规模达3947亿元居行业第13位,2025年Q1降至2380.71亿元跌出前20[1] - 2022年底主动权益规模超1700亿元居行业第9位,2024年下滑至840亿元居12位[8] - 2021年牛转熊后业绩排名下滑,三年期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亏损超16%未进前50[6] - 交银三剑客2021年业绩平淡,2022-2023年大幅亏损,2024年部分修复[6] - 杨金金2021-2022年同类排名前1%和3%,2023-2024年滑落至前20%和前40%[7] 投研团队与人才问题 - 截至今年Q1权益基金经理21人,远少于富国和广发的48人[12] - 作为银行系基金在激励上不占优,外部引进非常少,人才主要靠自主培养[13] - 投研实力相对弱化,对AI产业链、人形机器人等机会把握能力不足[12] - 部分基金经理动作变形,如何帅重仓医药后大幅亏损,转投银行股[9][10] - 杨金金个股集中度从20%提升至40%,选股妙手不再多见[10] 行业比较与竞争态势 - 在国有六大行中交行业绩最平庸,已被股份行龙头招行超越[2] - 交行去年净息差1.27%是六大行中最低,营收和净利润低于招行[20] - 沪上权益大厂富国、中欧、汇添富等都在招兵买马,交银人才窘境凸显[13] - 交银基金在银行系中人员最为稳定,但整体银行系基金人才出走频繁[1] - 交行作为副部级单位多数时候成高管镀金平台,市场化程度不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