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与治理转型 - 2010年《垃圾围城》纪录片揭示北京周边460座垃圾场形成的"山丘式城堡"凸显城市垃圾处理危机 [1] - 同期《围剿地沟油》调查曝光地下产业链,地沟油首次成为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符号 [2] - 2024年出现戏剧性反转:垃圾焚烧产能过剩(年处理能力3.88亿吨超清运量2.62亿吨),地沟油转为航空燃料原料 [2][14][15] 消费增长与污染数据 - 2000-2024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256元增至54188元,社零总额从3.84万亿增至48.33万亿 [4] - 同期塑料产量增长7倍(2000年1035.8万吨→2019年8184.2万吨),2022年废弃塑料达6300万吨 [4] - 生活垃圾清运量增幅70%(2000年1.55亿吨→2024年2.62亿吨),远超人口增幅11.13% [5] 餐饮业与地沟油产业 - 餐饮网点从2000年300万家激增至2024年1680.6万家,多油烹饪催生"地沟油大国" [7][8] - 2014年地沟油年产量1000万吨中500万吨去向不明,回收体系落后于欧美生物燃料技术 [8][10] - 2023年欧盟规定废弃油脂制航空燃料可双倍计算碳减排量,2035年航空燃料占比需达20% [13] 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 - 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从2016年23.8万吨/日增至2024年116.6万吨/日,实现年处理能力3.88亿吨 [14][15] - 污水处理厂数量20年增长10倍,总处理能力达2.5亿立方米/日(912.5亿立方米/年),覆盖全国781.15亿立方米排放量 [17] - 中国掌握850-1100℃高温分解二噁英技术,垃圾焚烧达世界领先水平 [17] 新兴市场与政策驱动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可持续航空燃料需求:2025年700万吨→2030年2000万吨 [13] - 垃圾焚烧发电和污水处理项目依赖政府补贴快速扩张,部分产能脱离实际需求(如咸阳项目处理能力超实际垃圾量1倍) [18] - 地沟油制生物柴油成本为普通航空燃油3倍,盈利性依赖政策补贴 [18]
中国对废物下了狠手
36氪·2025-06-18 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