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破解 2025 年教育「不可能三角」
36氪·2025-06-19 10:28

政策支持 - 国家层面构建覆盖人工智能教育全流程的制度框架,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5年5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4] - 地方层面积极探索AI与传统产业结合,如上海模速空间聚焦大模型创新企业需求,深圳发布《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加快推进AI学科建设[5] - 政策推动形成学校-地方政府-各部门合力,AI人才培养逐步完善,技术应用广泛[6] 技术升级 - 生成式AI(如GPT、DeepSeek)成为教育智能化核心驱动力,在语言理解、逻辑推理等维度接近人类水平,赋能教育全流程[13] - DeepSeek大模型凭借强推理能力、开源特性和低成本优势成为行业技术升级转折点,众多教育企业争相接入[14] - 大模型自研+开源形成双向赋能路径,底层技术迭代推动教育多元场景落地[14] 产业链生态 - 上游以大模型厂商和云服务商为核心提供底层技术支持,中游聚焦教育场景落地实施,下游触达G/B/C端用户[6] - 教育科技机构可分为场景驱动的教育企业和AI技术企业两类,前者积极转型后者快速切入赛道[15] - 校园端、教企端、用户端多元发展,综合管理场景成为AI与教育深度融合重要阵地[17] 商业模式 - G端围绕政策驱动需求展开,B端提供机构定制化服务,C端满足个人学习需求,三者客户定位和产品形态差异明显[21] - 2025年中国AI+教育市场规模预计突破700亿元,2030年有望达3000亿元,复合增长率47%[22] - 国内企业正拓展海外市场,北美及东南亚需求旺盛,欧洲与中东潜力待开发[24] 企业动态 - 好未来、高途、网易有道等头部教育公司接入DeepSeek大模型,优化智能硬件、AI伴学助手等功能[14] - 教育科技机构如TAL好未来、猿力科技凭借教学数据优势训练完善模型,互联网公司如腾讯、百度通过流量和技术能力切入教育场景[8] - 硬件与软件结合解决方案在校内外广泛应用,校内提升教学效率校外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