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科技板"发展概况 - 科技创新债券自5月7日制度规则全面落地后呈现爆发式增长,5月7日至6月19日全市场发行334只科创债,总规模达5348.91亿元,另有近50亿元即将发行 [1][2] - 金融机构为发行主力,20家银行发行规模达2180亿元,占比40.76%,建筑行业(608.68亿元,11.38%)、非银金融(457.43亿元,8.55%)紧随其后 [4] - 发行期限以中长期为主,1-5年期占比52.10%,5-10年期占比21.26%,10年期及以上占比6.9% [4] 发行主体结构分析 - 央国企主导发行,中央国企(2742.34亿元,51.27%)和地方国企(1952.37亿元,36.50%)合计占比87.77% [6][7] - 民营企业参与度提升,发行规模378.5亿元(占比7.08%),首批民营创投机构如东方富海(4亿元,利率1.85%)、中科创星(4亿元,利率2.10%)成功发行 [6][7] - 公众企业和集体企业分别发行245.7亿元(4.59%)和30亿元(0.56%) [7] 政策支持与市场影响 - 政策创设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通过担保、CRMW等方式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东方富海等机构已开始探索运用 [8] - 募集资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东方富海债券资金用于创投基金出资及置换 [7][8] - 市场预期科创债规模将持续扩大,发行期限或进一步拉长,结构将向成熟市场靠拢,助力科技型企业匹配长期研发周期 [9][10] 行业与利率特征 - 除银行外,公用事业(383.9亿元,7.18%)、石油石化(200亿元,3.74%)、有色金属等超百亿规模行业积极参与 [4] - 发行利率处于低位,10年期科创债利率区间为1.85%-2.69%,民营企业发行利率创同期新低 [4][7]
超5300亿元!科创债发行规模迈入新台阶
证券时报·2025-06-19 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