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互联网法庭发布网络消费治理白皮书
搜狐财经·2025-06-20 06:51
网络消费纠纷态势 - 近四年成都互联网法庭受理网络消费类纠纷案件2641件 网络服务合同纠纷占比68.88% 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占比22.19% 产品责任纠纷占比8.03% [2] - 平台惩罚性违约金引发的商家集体诉讼占比逐年攀升 2025年某科技公司作为单一被告的案件占比超七成 [2] - 部分商家形成"货源开店—直播带货—起诉平台"的灰色产业链 [2] 平台运营问题现状 - 平台资格审核流于形式 存在实际经营者与营业执照不符的商家入驻案例 [3] - 格式条款"暗藏陷阱" 某科技公司单方面变更演唱会时间并以"不退不换"条款被法院认定无效 [3] - 商家处罚措施失衡 部分平台划扣违约金、封禁账户超出合理范围 [3] - 自营平台身份披露模糊 未显著标识第三方商家导致消费者混淆 [3] 行业治理对策建议 - 构建网络消费健康发展新生态 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标准 建立动态信用评级体系 [4] - 压实平台责任 完善"AI客服初筛—平台调解—第三方评估"三级解纷漏斗 [4] - 强化标准引领 健全全周期治理机制 推动"标准+认证"市场化驱动 [4] - 完善多元解纷体系 联动监管部门、电商平台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 [4] 司法实践与行业影响 - 成都互联网法庭发布五大典型案例 涵盖资质审核、格式条款、违约金调整等典型场景 [5] - 司法机构将通过个案裁判明晰规则 促进平台自治、行业自律、行政监管、司法保障的多元共治格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