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指标:AI时代的“Token数”=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数”
Token作为AI商业化核心指标 - Token成为衡量AI公司实际采用规模与增长潜力的核心标尺,类比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数"[1] - 管理540亿美元资产的Coatue Management创始人将AI Token视为"AI的原子单位",并认为其增长比美国赤字和关税更影响股市[1] - AI模型制造商按Token数量向开发者收费,Token是AI处理文本的最小单位[1] 科技巨头Token竞赛格局 - 谷歌2025年Q1处理634万亿Token,微软同期处理100万亿Token,谷歌规模达微软6倍[2] - 截至2025年4月,谷歌月度推理量480万亿Token,较一年前9.7万亿激增50倍[2][4] - 企业财报提及AI Token的次数同比增长超两倍,反映指标重要性提升[2] Token增长驱动的投资逻辑 - 谷歌"抛物线式"Token增长被视为AI采用看涨信号[3] - Token增长引领"计算需求新拐点",利好博通、台积电等供应链企业[3] - Together AI年处理Token量达24万亿,较去年Q3增长6倍,获Coatue投资[3] 谷歌的Token规模与成本优势 - 谷歌AI推理成本仅占搜索收入1%(7.5亿美元),远低于核心基础设施成本占比18%[7] - 免费场景(如Search AI Overviews)推动Token增速达50倍,远超付费模型收入增速(3-4倍)[7] - 谷歌用户基数约为ChatGPT的5-6倍,但两者单用户Token消耗量持平(56,250/MA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