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通过Labubu等爆款IP实现业绩爆发,市值从200亿港元回升至3000多亿港元[3][4][17] - 公司采取"国内+海外"双轮驱动策略,2024年海外营收突破50亿元,线上渠道增长显著[4][19][20] - 在亚马逊面临迪士尼等国际IP竞争,但独立站表现亮眼,年访问量达7096万,领先Funko等国际品牌[22][32][38] - 社交媒体布局成效显著,TikTok矩阵粉丝超260万,泰国和美国小店年销售额均超1000万美元[44][48][51] 公司表现 市场热度 - 初代薄荷色Labubu在拍卖会以108万元成交,创潮玩价格纪录[1] - 韩国和英国出现消费者抢购Labubu引发的排队和斗殴事件[3] - 创始人王宁以208亿美元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进入中国富豪榜前十[3] 财务数据 - 2024年国内会员超4608万,会员复购率达49.4%[3] - 2024年Labubu所属THE MONSTERS系列IP营收达30.4亿元,同比2023年3.68亿元增长726%[17] - 国内线下渠道2024年营收45.26亿元,线上26.98亿元[19] - 海外市场2024年营收50.66亿元,其中线上渠道14.55亿元[20] IP运营 - 拥有10个营收破亿IP,包括SKULLPANDA(13.08亿)、MOLLY(20.93亿)、DIMOO(9.095亿)等[17] - 2020年上市时营收25.13亿元,净利润5亿元,三年内创始人财富达500亿元[17] - 签约数百名设计师构建IP生态系统,包括Molly、Dimoo、Labubu等知名IP[15] 渠道分析 亚马逊表现 - 北美站月销12万单,月销售额1090.8万美元,年销售额约6462万美元[22] - SKULLPANDA系列单款月销3087单,销售额5.24万美元,进入类目前20[24] - 在"Action Figures"类目排名第4,月销1.17万单,落后于迪士尼等国际IP[28][30] 独立站优势 - 2024年独立站营收5.31亿元,较2023年3947.9万元增长1245%[21] - 移动端访问占比68.59%,直接流量+自然流量占比88.8%[34][38] - 用户58.27%为女性,25-34岁占比36.87%,泰国市场贡献19.83%流量[40][41] 社交媒体 - TikTok账号popmartglobal粉丝140万,视频播放量1.1亿次[46] - 泰国TikTok小店年销售额1076万美元,美国小店1009万美元[48] - 通过直播"现场开箱"等创新形式,3个月内直播销售额增长3倍[51][53] 发展历程 - 2010年创始人王宁受香港LOG ON启发,在北京开设首家潮流商品店[7] - 2012-2015年获麦刚、墨池山创投等投资,累计融资6790万元[11][13] - 2015年签下Molly IP成为转折点,2020年香港上市[13][17] - 早期经历亏损,2013-2015年分别亏损277万、1498万、近2500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