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金融战略定位 - 公司以"绿色普惠银行、气候友好型银行和生态友好型银行"为战略目标,将绿色基因深植发展脉络[8] - 作为首家入驻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金融机构,全力支持北京市政府工作,2025年5月末GDP调度增速达43.09%,在北京地区同业中名列前茅[8] 机构转型与网点建设 - 通州区九棵树支行转型为"绿色特色支行",完成工商变更与更名批复,围绕碳减排、绿色金融进行深度绿色化改造[2] - 该支行成为市民看得见的绿色金融"前沿哨所",响应《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 碳金融创新实践 - 推出碳评级报告,为"降碳贷"利率审批提供依据并吸引新客户,2025年预计新增碳核算客户150户,较上年增长100户[3] - "降碳贷"企业微线上入口于2025年6月中旬建成,三季度开始大规模落地[3] 绿色信贷项目落地 - 2025年5月为电投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信息港项目批复固定资产贷款22.5亿元,已发放11.15亿元,该项目为智能算力生态基础设施提供解决方案[4] - 2025年3月批复某光伏企业授信,5月发放1亿元流动资金贷款,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碳减排[4] 绿色运营管理 - 推行无纸化办公,2025年一季度电商平台订单达367笔(金额944.02万元),线下纸质订单锐减[3] - 建立设备能耗管理制度,遵循"能省则省,物尽其用"原则,绿色采购持续深化[3] 绿色金融规模数据 - 截至2025年5月末,绿色贷款余额816.24亿元(增速6.04%,占比32.84%),绿色融资规模971.73亿元(增速3.54%,占比39.09%)[8] - 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科学分解指标,形成"按月通报、按季考核"的督办机制[8][9] 行业认可与区域协作 - 2025年获评"A级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认证,在科博会展示前沿成果并提升品牌声誉[5] - 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西城区、海淀区政府共商区域协作,担任绿色金融落地的"衔接器"与"助推器"[7] 制度体系建设 - 构建层次分明的绿色金融推进体系,从顶层设计到一线操作均有章可循[8][9] - 通过"降碳贷"线上化等创新引擎深化碳中和政策,为银行业绿色转型提供示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