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中国潮玩行业正集体布局毛绒玩具业务,多家公司计划推出类似Labubu的IP产品以抢占市场份额 [2][3] - 泡泡玛特旗下IP Labubu全球爆火,引发抢购潮和盗版现象,其母公司股价半年内从80港元涨至283.4港元,市值突破3600亿港元 [4] - 行业从业者加速跟进,有工厂品牌推出类似毛绒产品单月销售额达200万元,另有企业产品迅速走红东南亚市场 [4][22] 产品与设计 - Labubu采用搪胶毛绒新材质(PVC面部+毛绒身体),2023年10月改版后迅速出圈,2024年全球销售额突破30亿元,同比暴涨726.6% [9][12] - 材质创新是关键突破点,此前硬质材料无法突出Labubu形象特点,毛绒材质曾被视为低幼市场专属 [11][12] - 泡泡玛特通过朝阳公园城市乐园内容运营(如Labubu之歌、人偶表演)强化IP生命力,前期投入达3亿元 [11][19] 市场表现 - Labubu衍生品引发全球狂热:初代产品拍卖价达108万元,隐藏款二手溢价数十倍,黄牛代购月入10万元 [6][9] - 摩根大通预测泡泡玛特2025年海外销售额同比增152%,2025-2027年CAGR达42% [9] - 东南亚市场表现亮眼,黑玩Heyone旗下"哦崽-橘子海"系列售罄,越南"娃三岁"产品单月销售额达251万元 [22][24] 竞争格局 - 泡泡玛特凭借"设计+渠道+运营"全链路能力建立优势,多数竞争对手存在偏科问题(如52TOYS缺设计、黑玩Heyone缺渠道) [20][21] - 行业加速争夺艺术家资源,头部企业签约优势明显,中小公司需挖掘新人或自建设计团队 [25][26] - 同类产品快速涌现,企业通过"缝合"设计+工厂代工模式抢占市场,预计年底至明年将迎激烈竞争 [22][27] IP运营 - Labubu通过用户共创内容(如角色设定、社交改装)突破形象IP局限,向故事化IP进化 [15] - 潮玩IP普遍生命周期仅3-5年,泡泡玛特通过影视动漫、游戏等布局试图延长IP价值 [16][19] - 行业IP孵化成功率低,泡泡玛特90余个IP中仅少数头部成功,初创公司50个IP中仅4个能存活 [16][17]
Labubu“降温”?从业者却兴奋了
36氪·2025-06-20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