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思达: 关于对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出售问询函的相关问题回复

经营性往来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利盟国际与公司经营性往来余额合计1,416.71万美元,其中应收珠海奔图电子商品销售款1,159.47万美元(无超期)、应收珠海纳思达信息商品销售款25.97万美元(结算中)、应收QUANWIN COMPANY商品销售款34.49万美元(无超期)、应收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商品销售款121.80万美元(正常结算)、应收开曼子公司I往来款75万美元(业务暂缓未结算)[2] - 应付利盟国际款项合计3,138.39万美元,包括应付QUANWIN COMPANY商品采购款2,223.82万美元(无超期)、应付Ninestar Image Tech渠道使用费216.56万美元(预计7月支付)、应付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渠道使用费505.28万美元(预计7月支付)、合同负债182.43万美元(奔图电子预付款)、应付开曼子公司II往来款10万美元[3] - 开曼子公司II应付纳思达无息股东往来款9,789.69万美元,开曼子公司I应付纳思达计息借款41,210.06万美元,应付Ninestar Image Tech计息借款21,377.10万美元,合计72,376.85万美元[3] 出售美国利盟的业务影响 打印机业务 - 2023年6月实体清单事件后,公司与利盟国际的代工协同业务规模从2022年14亿元降至2024年5亿元(降幅65%),主要因欧美市场代工终止,仅保留中国市场的少量代工[7] - 奔图电子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400+发明专利)和独立产销体系,2024年营收46.58亿元(同比+19.87%),信创市场出货量增50%,海外市场占比近50%,IDC全球出货量排名前10[9][10] - 出售后可能损失剩余5亿元代工业务,但对自主品牌无重大影响[7] 通用耗材业务 - 2022年利盟代工专用耗材收入占比仅10%,核心业务不依赖利盟,通过收购拓佳科技等企业建立全球领先市占率[11] - 出售对耗材业务的知识产权、客户渠道无重大影响[12] 集成电路业务 - 芯片业务(耗材/工控/车载芯片)完全独立,未与利盟产生协同效应[12] 财务影响 - 交易后公司资产总额下降48.91%(373.5亿→190.8亿),负债下降66.53%(271.2亿→90.8亿),资产负债率从72.61%降至47.58%[16] - 预计2025年收入下降56.51%(264.15亿→114.87亿),净利润降12.58%(8.15亿→7.12亿),每股收益降13.7%(0.5343→0.4611元)[16] - 按1.12亿美元交易对价测算,将确认投资损失0.59亿美元(折合4.17亿元),公司对利盟项目累计投资余额2.45亿美元[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