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历程 -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1968年生于福建宁德,17岁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后获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师从电池领域泰斗陈立泉,31岁创立ATL,2011年二次创业成立宁德时代 [1][3] -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1968年生于浙江杭州,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97年卸下合工大教师身份创办阳光电源 [3][4] - 两家公司均经历行业周期性波动后成为各自领域冠军,阳光电源2024年营收778.6亿元(+7.8%),净利润110.4亿元(+16.9%),宁德时代2024年营收3620亿元,净利润507亿元(+15%) [4][5] 市场地位 - 截至2024年6月20日,阳光电源总市值1298亿元,稳坐光伏第一股位置,宁德时代总市值10954亿元,领先其他锂电池企业 [5] - 阳光电源2024年储能系统发货量28GWh,营收249.6亿元,毛利率36.7%,成为重要利润增长极 [12] - 宁德时代2024年储能电池系统营收573亿元 [4] 合作关系演变 - 2022年2月曹仁贤率队访问宁德时代总部,9月签订合作协议,2022-2023年为双方"蜜月期",阳光电源需要宁德时代电芯,宁德时代依赖阳光电源渠道和PCS技术 [6][7][8] - 2023年阳光电源中标中东7.8GWh储能项目时弃用宁德时代电芯,转而选择中创新航 [9] - 宁德时代2024年发布"天恒"储能系统,直接与集成商竞争,并增资先阳新能源(后更名时代天源)补齐交流侧短板 [9][10] 技术路线竞争 - 阳光电源2025年推出搭载684Ah电芯的储能集装箱系统,采用叠片技术,强调"发布即可售" [14][15] - 宁德时代主张587Ah电芯,认为盲目追求大容量可能牺牲安全性,强调规模量产能力 [15][16] - 二线电池厂如欣旺达、楚能新能源、瑞浦兰钧等成为阳光电源潜在供应商,行业出现"去宁化"趋势 [15][16] 行业趋势 - 储能行业从专业化分工向垂直一体化发展,供应链安全成为关键考量 [10] - 电芯尺寸之争(587Ah vs 684Ah)背后是储能供应链生态重塑,市场将最终决定主导技术路线 [15][16] - 宁德时代仍保持供给能力优势,头部集成商认可其稳定交付能力但认为价格较高 [16]
曹仁贤“掰腕”曾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