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联赛的火爆现象 - "苏超"联赛热度席卷全国 跨年龄段人群参与讨论 甚至在非体育场景如菜市场也引发热议 [1] - 第四轮淮安vs南京比赛吸引大量非本地观众 江苏13城良性竞争形成的"玩梗文化"推动赛事破圈 [1] - 赛事周末带动江苏省旅游订单量周环比增长50% 南京订单量全国第一 苏州扬州跻身前十 [4] - 比赛期间异地消费者贡献的江苏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9% 高铁站等场景广告投放密集 [5] 群众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 - "苏超"将参与性比赛升级为观赏性赛事 带动线上线下流量融合 强化地域认同感与城市营销 [4] - 赛事经济激活体育全产业链消费 包括场地、用品、训练等 释放被抑制的足球消费潜力 [5] - 杭州"超级星期六"采用"1+X+N"模式 涵盖企BA、村BA等多样化赛事 构建全民运动生态 [10] - 世预赛杭州主场外地球迷占比60% 直接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消费3.08亿元 [13] 长三角体育消费升级路径 - 浙闽赣皖四省羽毛球邀请赛吸引92支队伍400余人参赛 跨省域群众联赛兴起 [11] - 杭州推出"赛会之城"三年计划 通过赛事三进、运动嘉年华等活动推动体旅双向奔赴 [13] - 拱墅区试点"医疗+运动"双中心模式 建立运动健康门诊 28家"好社区"健康中心年内落地 [14][16] - 专家建议发挥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势 利用均衡消费能力打造流动观赛场景 [13] 赛事运营与商业模式创新 - 政府投资少、群众参与度高的"草根化"模式增强可持续性 需平衡政府与市场主体关系 [5][7] - 赛事需与商业业态深度结合 如打造体育特色消费商圈 开发定制化体旅融合产品 [6][7] - 杭州城市定向赛结合地铁通卡实现"跟着赛事游城市" 深度挖掘文化体育旅游资源 [12] - 华东师范大学建议探索市场化定价机制 开发赛事商业潜力以匹配提振消费背景 [11]
“苏超”跑出区域经济新赛道,长三角催生体育消费新场景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6-20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