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2025陆家嘴论坛主题为"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聚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1]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和"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 - 《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提出5-10年内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2] - 央行将在上海实施8项政策举措,包括在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等[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推动金融机构集聚和扩大制度型开放[3] - 证监会推出科创板"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3] - 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方案和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方案[4] 沪港金融合作 - 沪港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合作方向[5] - 香港在离岸人民币、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等方面具备优势,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建议深化沪港机制连通[6] - 沪港通、深港通对香港和内地都非常有利,ESG成为两座城市金融合作发力点[5] -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沪港将强强联手,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5] -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指出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下一步要打造多层次市场体系[7] 资本市场发展 - 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正推动投融资两端共同发力[7] -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提出中国股权市场发展需要"智慧的钱"和耐心资本[7] - 花旗银行业务主管龙明睿建议政策一致性、本地需求与全球实践协调、吸引耐心资本[8] - 橡树资本联席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结构性优势[7] 科技金融与创新 - 国家开发银行提出三个"加":加大资源倾斜、加强政银企合作和加快政策落地[9] - 中国人寿探索创新S基金接力投资模式,破解保险资金投早投小难题[9] - 中国银行着力提升科技金融六种能力,包括股权投资能力和全球化金融服务能力等[9] - 上海发布20款全生命周期科创金融产品,侧重支持中小微科技企业[10] - 渣打银行表示沪港可为不同阶段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机会[10] 绿色金融 - 交通银行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层面转型金融标准,加强产品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11] - 中国人保推动完善绿色投资政策、标准和产品体系,做绿色经济转型长期投资者[11] - 法兰克福金融发展中心强调中德在绿色减排领域需要密切合作[11] - 复旦大学建议发展天气衍生品等绿色金融产品分散气候变化风险[12] 普惠金融与AI技术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表示数字技术显著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可及性[13] - 上海银行推动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建设,基于全链条产业生态建设普惠金融[13] - 高盛集团表示AI处于应用早期,将改变金融工作方式和模式[13] - 中信集团介绍AI三大趋势:推理大模型、多模态信息分析、人机协同模式[14] 全球货币政策协调 - 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强调各国货币政策当局相互交流很重要[15] - 匈牙利国家银行行长指出央行要确保本地经济稳定并开展跨境合作[15] - 新加坡金管局副行长表示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加大全球货币政策协调难度[15]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皮萨里德斯呼吁采取更积极政策实现货币政策协同[17]
重磅连连!央地协同擘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新蓝图
国际金融报·2025-06-21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