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直播带货乱象:茶包宣称可改善瘫痪,有人虚构药效获刑
南方都市报·2025-06-21 21:00
直播电商虚假宣传现象 - 直播电商平台存在大量将普通食品包装成"保健神药"的现象,例如宣称γ-氨基丁酸骨胶原小分子肽饮具有增高功效,实际执行标准仅为饮料国标GB7101 [6][7] - 北京同仁养生滋补茶直播间宣传14.8元的人参天麻平卧菊三七茶具有"通络化瘀、降血压"功效,实际产品类型为代用茶且封面出现错别字 [10] - 多个直播间销售号称国药药材的"鲨鱼软骨素乳钙片""氨糖软骨素",实际仅为压片糖果 [12] 虚假宣传案例与涉案金额 - 山子传媒有限公司通过直播虚构红曲胶囊降血脂功效,以499元/套(成本约18元/盒)销售给50岁以上人群,涉案金额超3089万元 [13] - 某团队虚构"北京某某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家"身份,虚假宣传产品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诱导116名老年人购买,涉案金额近百万 [15][16] - 2024年平台接收直播带货投诉举报40.2万件,同比增长19.3%,其中社交种草类直播平台投诉增长3倍 [12] 监管现状与行业问题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拟出台《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强化直播间责任 [17][18] - "三品一械"直播存在三大问题:虚假宣传、隐蔽性强、处罚力度不足,主播常借用"食药同源"概念进行心理暗示 [18][19] - 专家建议限制非专业机构带货"三品一械",参考健康类自媒体管理要求实施资格认证制度 [19] 产品安全风险 - 小林制药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已致391人死亡,但直播平台仍大量销售宣称"降血脂"的红曲胶囊及凝胶糖果 [14][15] - 红曲霉菌发酵易产生有毒物质,部分直播间销售的"曲远凝胶"等产品未公示成分表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