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项重磅金融开放举措集中发布 涉多个关键领域
中国经营报·2025-06-22 03:16

金融开放政策核心内容 - 金融改革从"准入开放"向"规则接轨"推进,"一行两局一会"集中发布多项开放举措,包括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入驻、扩大QFLP试点、优化跨境支付、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等[1] -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银行、证券、基金等领域已全面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深化,涵盖股票、债券、衍生品、外汇等多板块[2] - 中国证监会推出科创板"1+6"改革措施,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加大金融体系对外开放程度[2]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影响 - 健全股票、债券、衍生品及外汇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拓展投资标的和额度,促进资金双向流动,加强境内外市场联系[3] - 中国证监会允许合规境外投资者(QFII/RQFII)自2025年10月9日起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限套期保值目的)[3] - 外资银行在跨境供应链融资、银团贷款、人民币清算等领域迎来增量机会,资管行业QDLP额度扩大推动中资机构东南亚资产配置[3] 外资机构参与现状 - 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在华总资产超7万亿元,全球前50大银行中42家、前50大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八成全国性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5] - 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获准在上海筹建保险资管公司,外资机构加速布局理财投资、资产配置领域[6] 行业布局方向 - 银行业:央行上海政策支持银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允许全国性银行在沪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6] - 资管行业:外资机构引入量化投资、ESG策略等多元化工具,推动产品创新与国际标准接轨[6][7] - 保险行业:外资加大保险规划、风险管理投入,提升上海国际再保险和航运保险承保能力,促进产品设计与精算专业化[6] 金融机构发展策略 - 加强跨境金融服务创新,优化人民币结算流程,推出跨境理财、离岸金融等国际化产品[7] - 拓展FOF、ESG等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运用金融衍生品提升风险控制能力[7] -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加速数字化转型,深化与国际金融机构股权合作及战略协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