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成效 - 江苏省近3万家公共机构覆盖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领域,通过"双控"和定额管理模式推动能效提升 [2] - 2024年全省公共机构总能耗224.13万吨标准煤、总用水量3.96亿立方米、碳排放总量970.82万吨,均低于"十四五"控制目标 [2] - 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用水量和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29.10%、20.12%、38.41%和20.02% [2] -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超定额约束值的公共机构数量从2021年5447家降至955家,降幅达82.5% [2] 政策与制度创新 - 新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公共机构节能提出更高要求,涉及经费管理、差旅、公务用车等8大领域 [3] - 江苏省制定全国首个省级公共机构能源托管地方标准《公共机构能源托管规程》,提供全流程操作指南 [5] - 印发《江苏省公共机构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及12个配套细则,开发12个场景方法学,构建完整制度体系 [7] 合同能源管理实践 - "十四五"以来实施842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总投资16.57亿元,合同总金额70亿元,年节能量7.75万吨标煤 [5] - 项目平均年节能率10%,年节约费用1.8亿元,68%县级及以上行政中心实施能源费用托管 [5][6] - 2017年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的意见》,2023年推动整县(市、区)能源托管试点 [5] 碳普惠机制进展 - 2024年9月启动全国首个公共机构领域碳普惠试点,2025年全省推广,覆盖3万公共机构和2000万用能人员 [7][8] - 开发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减排行为全链条管理,注册用户15万,累计碳积分858万,减碳量93吨 [7] - 建立碳积分商城激励机制,未来将探索大型活动碳中和与自愿减排交易 [7] - 长三角示范区启动碳普惠试点,推动机制从区域探索迈向全国示范 [8]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齐敦品走进“在线访谈”节目节能降碳,加快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
新华日报·2025-06-23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