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收益率高达17%?注意,可能是陷阱
金融时报·2025-06-23 10:41
非法集资案例警示 - 工商银行重庆北碚歇马支行成功拦截一起涉及80万元的非法集资转账 客户因银行存款利率低被年化17%的虚假理财产品诱惑[1] - 非法集资常见手法包括高息诱惑 虚假项目 熟人拉拢等套路 银行工作人员通过及时干预避免了资金损失[1] 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措施 - 全国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活动于6月1日启动 聚焦风险易发领域和易感人群 加强以案示警[2] - 重庆金融监管局将防非打非工作嵌入"红金渝"党建行动 组建金融网格员队伍联动社区力量 开展扫楼扫街排查[2] - 金融机构制作防非短视频 主题聚焦"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 解析非法集资 金融诈骗等新形式[2] 监管机制建设 - 重庆金融监管局推动形成"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防非格局 重点监测民间投融资 股权众筹 养老 涉农等领域[3] - 建立市局 分局 支局三级防非队伍 强化金融机构异常账户监测预警功能 对风险苗头露头就打[3] - 会同市场监管局建立金融主体准入会商机制 实现工作联动 政策协同 信息共享[3] 消费者防范指南 - 监管部门重点打击"反催收""代理维权"等非法金融中介 消费者需认准正规金融机构渠道[4] - 警惕"超低利率""全额退保"等虚假宣传 遇到纠纷应通过正规渠道维权[4] -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 银行卡 验证码等敏感信息[4] 未来工作计划 - 2025年重庆金融监管局将深化央地协同 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参与基层网格化管理 实现防非体系与治理体系融合[5] - 针对老年人 青少年等易感群体 在商圈 社区 村镇等高发区域加大宣传力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