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 - 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将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重点包括15个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增量 以及100多亿元工业制造业存量的绿色低碳化和数字智能化转型 [1] - 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效率的关键环节 贯穿产业链全过程 具有知识密集、资本密集、人才密集特征 [1] 生产性服务业功能与分类 - 生产性服务业包含10大类:技术开发创新、物流配套、产业链金融、检验检测认证、绿色低碳服务、数字化服务、贸易销售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咨询服务、人才培养服务 [2] - 生产性服务业是高质量制造业生态支撑 直接构成GDP增长极、独角兽企业主要板块 服务贸易发展基础和高端装备附加值核心来源 [2] 国际比较与产业价值 - 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从1950年10%升至2024年50% 欧盟达40% 中国从1980年10%提升至近年27%-31% [3] - 美国7家独角兽企业(苹果、微软等)2025年总市值突破15万亿美元 通过掌控产业链服务环节获取超2/3利润 [3][4] - 全球服务贸易占比25% 欧美达30%-40% 中国仅12%且以进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 [4] 产业升级路径 - 生产性服务业可提升工业制造品附加值和产业利润率 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减少传统资源要素依赖 [5][6] - 中国需重点培育四类企业:5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群、50强龙头企业(如普罗斯)、产业链链头企业(如苹果模式)、产业互联网平台 [10] - 目标2040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升至35% 与制造业合计达62%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10] 中国发展短板 - 生产性服务业占比27%-30%低于欧美40%-50% 服务贸易比重12%低于欧美30%-40% [8][9] - 工业制造业产值利润率7%低于全球10%平均水平 全要素增长率仅为发达国家一半 [9]
黄奇帆:生产性服务业是GDP增长极 亟需补足现代产业体系短板
经济观察报·2025-06-23 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