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躁郁症”,是“天才病”吗?
虎嗅·2025-06-23 17:53

躁郁症概述 - 躁郁症是一种既有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情绪波动剧烈[18][19] - 2019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躁郁症患病率为0.5%,约700万患者[21] - 深圳地区患病率高达1.5%,与城市人口结构年轻化相关[23][24] 临床表现特征 - 15-19岁为发病高峰期,25-29岁为致残高峰期[23] - 情绪波动呈现周期性变化,包括抑郁期和躁狂期交替出现[6][7][8][9] - 轻躁狂期表现为精力旺盛、自信过度、睡眠需求减少[63] - 抑郁期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杀倾向[3][61] 诊断挑战 - 首次就诊误诊率超过90%[27] - 轻躁狂症状难以识别,患者常自我感觉良好[31] - 约25-33%患者首次发作仅表现为抑郁症状[34][35] - 症状表现复杂多样,部分不符合典型诊断标准[36][37][38] 治疗现状 - 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可逆转大脑病理改变[80][81] - 治疗5年后18%患者完全康复,50%部分康复,25%反复发作[75] - 抗抑郁药对双相抑郁效果有限,可能加重症状[69][71][72] - 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半年内擅自停药率超50%[27] 社会影响 - 未治疗患者就业率低于20%,收入显著下降[53][54] - 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30倍[58] - 高智商人群患病风险更高,成绩优异者风险增加4倍[45] - 军人群体中高智商者患病风险达普通人群12倍[47] 预后与管理 - 需要长期规范治疗,疗程因人而异[83][87] - 保持稳定工作和良好人际关系有助于康复[91] - 避免追求躁狂状态,维持情绪稳定是关键[93] - 早期规范治疗可改善预后,防止功能衰退[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