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公募基金中的“偏科王”?“重固收、轻权益”的结构性问题,是市场的选择还是机制束缚下的无奈之举?
搜狐财经·2025-06-23 20:12
银行系公募基金固收占比过高现象 - 银行系公募基金固收类产品平均规模占比高达90%,远超行业平均的73%水平 [1] - 15家银行系公募中有9家固收占比超过九成,上银基金以98.75%的固收占比成为最"偏科"机构 [1][2] - 头部机构如中银基金、建信基金管理规模超6000亿,但权益类占比不足5% [1] 银行系公募基金规模数据 - 上银基金固收规模2236.26亿,占总规模2264.66亿的98.75% [2] - 建信基金固收规模8457.07亿,占总规模8954.02亿的94.45% [2] - 招商基金固收规模7334.7亿,占总规模9252.13亿的79.28% [2] 银行系公募基金转型压力 - 银行系公募长期依赖母行渠道,形成"躺赢"模式,客户偏好保守导致固收产品路径依赖 [2] - 监管层要求提升权益投资占比,当前"规模虚胖"模式不可持续 [2] - 部分机构开始觉醒,如上银基金2025年密集推出权益类产品,浦银安盛2024年非货规模增速达14% [3] 银行系公募基金改革方向 - 需建立"固收保规模、权益创利润"的双轮驱动模式 [3] - 引入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 [3] - 彻底摆脱"靠山吃山"依赖心理,寻找新的增长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