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乙二醇行业探索期现融合新路径
中国证券报·2025-06-24 05:10

行业变革背景 - 我国乙二醇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变革,受"双碳"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 [1] - 行业面临产能扩张、国际竞争加剧等挑战,期货及衍生品工具成为产业链企业的"避险利器" [1] 价格与供需动态 - 乙二醇期货主力连续合约价格从1月2日4875元/吨跌至4月9日3956元/吨,最大跌幅达17.02% [1] - 价格走低主因包括供需失衡、原材料成本支撑减弱及宏观环境变化 [1] - 2024年石脑油制乙二醇平均亏损约1000元/吨,煤制乙二醇亏损收窄至300元/吨,部分企业扭亏为盈 [2] 产能与竞争格局 - 国内乙二醇产能从集中投产期过渡至供应充裕阶段,新增产能增速放缓,进口依存度持续下降 [2] - 行业进入挤压进口和淘汰落后产能阶段,油煤价格下移使利润修复但竞争压力仍大 [2] 期货工具应用 - 乙二醇期货自2018年上市后推动行业业态变革,企业转向风险管理工具规避经营风险 [2] - 上海纺投贸易通过基差贸易扩大期货工具规模,有效对冲价格波动 [3] - 浙江热联同裕在春节后价格下跌中卖出3000手期货合约,通过期货盈利弥补现货损失 [3] 定价与贸易模式升级 - 现货贸易从传统定价转向"期货价格+升贴水"基差点价模式,取代ICIS、PLATTS报价 [3] - 基差贸易将"一口价"博弈转化为基差风险管理,提高客户履约率并缓解销售压力 [4] - 含权贸易兴起推动港口库存金融化转型,行业贸易模式进入3.0阶段 [4] 企业经营策略创新 - 企业从依赖库存和生产计划转向利用期货价格发现功能,锁定加工利润和择机点价 [4] - 上海纺投推出"期现结合+产融结合"模式,通过套保、仓单质押解决融资和风控难题 [4] - 浙江热联同裕建立采销一体化网络,成为产业链价格"中转站",并开拓东盟、非洲市场 [5] 风险管理体系 - 龙头企业构建"现货+期货+期权"三维风控体系,如上海纺投通过期现联动、产融结合优化供应链 [5] - 期权工具应用规模同比显著增长,企业通过场内外衍生品构建对冲体系应对行业困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