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奶业从2000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7公斤增长至2024年42公斤,产量从3200万吨增至4079万吨,彻底摆脱三聚氰胺事件影响[3] - 优质乳工程覆盖29省79家乳企,2024年优质巴氏杀菌乳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97%,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达发达国家水平[4] - 规模养殖比例达76%,奶牛单产超欧盟平均水平,生鲜乳和乳制品抽检合格率多年稳定在99.5%以上[4][6] 产业链升级 - 上游饲草领域:优然牧业自产苜蓿草特优级占比超60%,达到美国水平;赛科星累计培育优秀种公牛560余头,性控冻精生产能力亚洲第一[7] - 中游养殖领域:伊利推动智慧牧业转型,敕勒川基地实现挤奶全自动化;全国奶牛存栏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76%[5][6] - 下游加工领域:飞鹤建成国内首条乳铁蛋白自动化生产线,打破国外垄断;婴幼儿配方奶粉国产品牌市场份额达60%[8] 市场供需与挑战 - 2022-2024年生鲜乳价格连续三年下降,2024年主产省均价3.11元/公斤,较2023年下降15.03%,养殖场亏损面达70%[10][11] - 消费增速不及产量增速,2022年起奶类消费下降,导致阶段性过剩;乳制品进口关税仅12.2%,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11][24] - 产品结构单一:液态奶占比过高,干乳制品少;高价产品多,平价产品少;城市消费多,农村消费少[25] 政策与创新应对 - 农业农村部实施奶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项目,内蒙古、河北等地对乳企喷粉给予补贴,黑龙江实施收购增量补贴[12] - 企业探索差异化路线:盛全农牧开设18家鲜奶吧,鲜奶售价1.4万元/吨;花花牛推出荆芥风味酸奶等网红产品[15] - 新国标禁止灭菌乳使用复原乳,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质量提升[23] 未来发展方向 - 构建产业链利益共同体:推动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核心奶源区+加工企业"合作模式,建立价格协商机制[27][28] - 全产业链突破:提升饲草自给率,攻克奶牛育种关键技术,降低饲料成本占比(目前显著高于新西兰)[29] - 扩大消费场景:开发功能性奶制品,推动学生奶覆盖率从17%提升至30%,发展鲜奶吧等新业态[21][22]
奶业闯关
经济日报·2025-06-24 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