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动车安全统筹”≠真保险,记好这三招儿让你远离非法保险陷阱
贝壳财经·2025-06-24 09:28

非法保险陷阱类型 - 假借保险名义销售非保险理财产品:部分在职或离职保险销售人员利用职务身份,混淆保险与理财产品概念,以"高收益""低风险"诱导消费者购买非保险理财产品[1] - 伪造保险合同实施诈骗:不法分子伪造保险公司印章和虚假合同,以收取保费名义骗取资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1] - 第三方公司兜售非保险服务:某些机构以低价或赠礼诱导消费者购买"机动车安全统筹"服务,此类合同非保险合同,无法保障消费者权益[2] 防范非法保险活动措施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产品: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保险许可证和产品信息,确认机构合法性[3] - 核实销售人员资质:查验销售人员执业信息,通过官方渠道验证从业资格,避免向个人账户转账[3] - 验证保单真实性:投保后留存合同,通过官方客服、"金事通"APP或微信公众号查验电子保单真伪[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