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净值变化更加透明
金融时报·2025-06-24 09:41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进展 - 金融管理部门2022年12月下发通知要求理财公司规范估值方法,不得违规减少净值波动,需确保同类资产估值原则一致[1] - 整改工作有序推进,部分公司已基本完成,多数公司进度过半,预计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1][2] - 华南地区某理财公司2022年底已全面完成整改,其他公司重点整改收盘价估值方法[2] - 收盘价估值法涉及产品数量多、资金规模大,成为当前整改主要方向[3] 估值方法调整内容 - 整改针对三类违规估值方式:收盘价估值、平滑估值、自建估值模型[2] - 收盘价估值法将交易所债券按收盘价估值,但私募债因缺乏持续收盘价数据而采用买入成本记账[2] - 整改后行业将全面转向市值法估值,不再使用平滑净值方法[1][5] 整改对行业影响 - 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幅度将增大,更透明反映市场公允价值[1][6] - 截至2023年5月末,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2.84%,环比下降0.35个百分点[6] - 新发产品结构可能变化:低波稳健产品减少,混合类产品占比上升,可能出现对冲策略创新产品[6] - 整改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消除"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促进公平竞争[4][5]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理财公司重心将转向投研与资产配置能力建设[7] - 需优化底层资产配置结构,增强投资组合韧性[7] - 需提升权益资产投研能力,平衡市场机会与波动控制[7] - 加强投资者陪伴服务,帮助适应净值波动常态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