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 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化工、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煤基新材料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1] - 面临绿色低碳、能源安全与国际竞争的挑战,同时迎来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与新能源融合的机遇 [1] - 高质量发展需置于国家能源战略和"双碳"目标大局中统筹推进 [1] 增量控制与存量升级 - 现代煤化工体系包括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产业,已实现产业化并形成相当规模 [2] - 煤炭从燃料转化为原料,有效减少碳排放,提升附加值,丰富化工产业体系 [2] - 煤炭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约一半,原料供应稳定可靠 [2] - 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能利用率低导致经济效益欠佳 [2] - 能耗物耗偏高,绿色低碳瓶颈突出,大量伴生的二氧化碳副产物亟待治理 [2] - 国家从严从紧控制煤炭产能规模与新增消费量,新建煤制烯烃、煤制对二甲苯项目需经国家部委综合评估 [2] 改造升级与精细化工发展 - 推动节能降碳、节水减污及安全技术改造,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企业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升级改造 [3] - 落实"以水定产",强化资源约束管理 [3] - 推进全流程智能控制与数字化转型,建设零碳园区、智慧园区 [3] - 发展精细化工是提升附加值的关键抓手,延伸生产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基础材料 [3] - 重点开发煤基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特种纤维、煤基功能矿物材料等精细化产品与新材料 [3] 煤制油产业现状与发展 - 煤制油生产工艺达世界先进水平,大型生产线已在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新疆等地投产 [4] - 煤制油作为战略储备资源,需严格控制产业规模,一般不再批准新建项目 [4] - 煤制油产品性能与炼油相比存在不足,需提升经济技术水平 [4] - 石化行业正在进行"减油增化"转型,成品油消费量已达峰值 [4] - 国际原油成本波动影响煤制油盈利,低油价时期难以盈利 [4] 绿色发展与二氧化碳治理 - 现代煤化工需深度融入"双碳"战略大局,二氧化碳治理与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核心问题 [6] - 煤制烯烃折每吨烯烃产生5.8吨二氧化碳 [6] - 二氧化碳治理聚焦三条路径:CCUS技术、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绿氢耦合煤化工 [6] - 煤化工产业用水量大,煤制油水单耗5吨,是炼油的10倍 [6] - 严格节水,提升水循环利用率,新建项目严格执行"以水定产"要求 [6] 产业协同与产业链延伸 - 煤化工产业需与相关产业耦合适配,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7] - 钢铁生产工艺绿色低碳转型加速,焦炭需求呈下降趋势,需控制煤焦化新增产能 [7] - 焦炉气含氢量达50%,但提纯回收成本较高,不宜盲目扩张煤焦化规模 [7] - 合成氨尿素技术先进且战略作用突出,煤气化、煤焦化作为基础原料供应体系仍需改造升级 [7] - 山西焦煤储量占全国55%,煤焦化年产量超1亿吨,占全国总量18.8% [7] - 焦化副产物精深加工延伸生产特种芳烃、碳纤维及高端碳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7] 全国战略布局与分工 - 地方规划与企业布局须服从国家整体部署,防止同质化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8] - 煤化工企业应专注提供优质、高性价比的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后续加工环节交由下游行业承接 [8]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 现代煤化工需控规模促融合
中国化工报·2025-06-24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