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融余额回升与市场情绪 - 两融余额回升至18168.91亿元,其中融资余额连续11个交易日保持在1.8万亿元以上高位,6月18日达到4月8日以来最高值18166.47亿元 [1] - 6月23日两融交易额达977.56亿元,占A股当日交易额8.52%,融资买入额972.29亿元 [1] - 融资余额回升反映市场情绪乐观,资金活跃度提升,或预示市场上涨动力 [1][2] 融资资金行业偏好 - 化学制药行业融资净买入额最高,达23.33亿元,其次为白酒行业14.53亿元 [2] - 电池、商用车、软件开发行业融资净买入额分别为13.04亿元、12.82亿元、12.81亿元 [2] - 医疗器械、计算机设备等5个行业融资净买入额均超6亿元 [2] 个股与ETF融资动向 - 贵州茅台和江淮汽车融资净买入额居前,分别达14.24亿元和14.09亿元 [3] - 融资净买入额前三名ETF为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6.13亿元)、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2.51亿元)、南方中证500ETF(2.34亿元) [3] 券商两融业务发展 - 97家券商开展两融业务,个人投资者746.98万名(较年初增长24万名),机构投资者50944家 [4] - 2023年32家券商两融业务收入占比超10%,其中10家占比超20% [4] - 东北证券通过两融业务开发超高净值客户,西部证券优化系统并发展"融资+ETF"业务 [4] - 甬兴证券近期获准开展两融业务,需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4] 两融业务对券商的战略意义 - 两融业务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与经纪、财富管理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5][6] - 券商通过个性化杠杆服务增强高净值客户黏性,推动财富管理转型 [6]
融资余额连续11个交易日超1.8万亿元 券商稳健开拓两融业务
证券日报·2025-06-25 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