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亚国家生态治理合作 -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开展"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区,通过棉花覆膜滴灌技术、光伏发电和智能水肥一体机,实现棉田智能滴灌和施肥,使棉花产量提高两倍以上,成本和用水量显著下降 [4][6] - 示范区棉田的籽棉平均亩产量达到307公斤,远高于当地120公斤的平均亩产量,且用水量仅约为当地的70%,滴灌和施肥所需能源主要来自于光伏发电 [6] - 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目前面积仅相当于原始面积的10%左右,干涸的湖床上形成了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的荒漠 [4] 技术应用与成果 - 新疆生地所与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国际创新中心合作制定了咸海治理方案,通过联合科考、盐碱地治理、沙漠化治理、节水农业等技术合作,探索咸海生态治理新模式 [7] - 中国科研人员在咸海周边推进光伏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集成、试验与示范项目 [7] - 中国与中亚国家已合作搭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中亚农业研究中心等平台,深化双边农业科技合作 [8] 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 - 中国同中亚五国发布阿斯塔纳宣言,推动在荒漠化土地和盐碱地治理开发、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畜牧兽医等领域开展技术与人才交流合作 [8] - 新疆生地所对参与合作项目的乌方人员进行遥感技术、实验室化验分析技术等科研能力的集中系统培训,并在具体治理项目中及时回应乌方技术人员遇到的问题 [8] - 中国开拓"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成立中阿、中蒙荒漠化防治中心,在中亚、非洲等地建立防沙治沙示范基地 [9] 行业影响与评价 - 乌兹别克斯坦政治观察家认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生态治理合作已见实效,是改善民生、增强信任的务实体现 [7] - 咸海国际创新中心主任认为中国在沙漠化防治、节水农业等领域积累了先进技术和丰硕成果,希望未来加强合作 [8] - 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局局长评价中国治沙模式对解决荒漠化问题的国家而言是"希望的灯塔",提供了通往成功的"路线图" [9]
中国中亚合筑生态治理“绿堤”(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6-25 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