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定币发展与监管 - 稳定币作为与特定资产挂钩的加密货币,其稳定性介于加密货币和法币之间,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50亿美元增长至目前的25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交易额达37万亿美元[2] - 全球95%以上稳定币为美元稳定币,保守估计10年后规模可能达4万亿美元(当前16倍),隐含CAGR>30%,占全球链下结算额比例将从0 4%提升至3-4%[2]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提出更乐观情景,预计2029年底稳定币市值达3 5-4万亿美元,隐含CAGR>80%[2] 稳定币发展驱动因素 - 分布式记账技术普及、数字货币和虚拟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稳定币扩张[2] - 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效率优势显著,无需绑定银行账号且绕开SWIFT系统,在银行系统不发达地区渗透迅速[2] - 发行主体可保留储备资产利息收入,近年利润上升进一步刺激发行意愿[2] 稳定币对货币体系影响 - 短期美元稳定币具先发优势,中长期主要币种(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稳定币可能胜出[4] - 若稳定币储备资产包含债券类信用派生资产,可能形成类似"影子银行"的信用扩张效应,未被对冲时或推高总流动性和通胀[4] - 美国GENIUS法案规定美元稳定币储备需为现金、短期美债等,可能增加短期美债需求并压低融资成本,扭曲收益率曲线[4] 香港及人民币稳定币发展路径 - 港币稳定币需扩大高流动性储备资产池,尤其是港币现金外的固定收益产品,壮大本地资产池具有现实意义[5] - 在去美元化背景下,发展离岸人民币稳定币需支持中资企业出海、拓展跨境业务和数字经济场景[5] - 香港稳定币市场成功关键包括扩大使用场景,此举可能激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