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000亿的泡泡玛特,涨不动了?
36氪·2025-06-25 08:57

泡泡玛特资本表现 - 2020年港股上市首日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市盈率超150倍,但随后股价从107.6港元跌至2022年9.8港元,市值蒸发90% [1] - 2024年Labubu爆火带动股价从20港元涨至172港元,2025年最高达283.4港元,市值突破3800亿港元,超越中芯国际、京东等 [1] - 2024年6月股价出现波动,一周内累计下跌超15%,市值回落至3300亿港元,市盈率约100倍,远高于腾讯(21倍)、全球玩具行业(20-30倍) [2][17] 产品与IP表现 - 2024年总营收130.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其中Labubu所在THE MONSTERS系列贡献30亿,占比23.3% [7] - 毛绒品类因Labubu带动营收暴增1289%,占比从3.2%升至21.7%,成为第二大品类 [7][8] - IP收入结构更均衡:Labubu占比23.3%,Molly从40%降至16.1%,新IP Crybaby增速达1537%至11.65亿元 [12][13] - 自有IP占比85%,毛利率66.8%,显著高于同行52TOYS(39.9%) [14] 海外扩张 - 2024年海外营收50.66亿元,同比增375.2%,占比从10%升至38.9% [9] - 东南亚营收增619%至24亿元,北美增556.9%至7.2亿元,明星联动(Lisa、蕾哈娜等)助推破圈 [9] - 海外毛利率高达71.3%,但面临关税政策、本土化等成本压力 [25] 商业模式进化 - 从"盲盒第一股"转型为"全球化IP生态平台",估值逻辑从零售切换为"文化消费+全球增长" [10] - 已形成IP造星机制:签约350+艺术家,通过潮玩展筛选IP,自有IP开发周期短于迪士尼 [14][28] - 渠道优势:401家直营店+2300台机器人商店,线上销售占比超40% [15][16] 市场争议 - 潮玩IP生命周期短,用户喜好易迁移,6月补货导致Labubu二手价跌50% [21] - 监管风险:官媒批评盲盒对未成年人影响,股价单日大跌6.5% [22] - 影视化尝试(《LABUBU与朋友们》)可能破坏用户对IP的个性化想象 [29] - 主题乐园、珠宝品牌popop等多元化尝试被解读为"中国迪士尼"愿景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