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溧水区:88个村摸清家底变“闲”为“宝”
新华日报·2025-06-25 09:28
乡村振兴与集体资产管理 - 南京市溧水区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分红和乡村旅游等多元化方式提升村民收入,例如芝山村村民年收入达6万多元,显著改善生活水平 [1] - 农村集体"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如林地长期低价出租(年租金5000元租50年)、农田抛荒及资产闲置 [2] - 溧水区纪委监委通过专项整治行动,24天内查处某镇原经管站站长挪用集体资金案件,并梳理5大类16个监督重点,明确8种立案情形 [1][2] 集体资产清查与规范化管理 - 溧水区88个涉农村完成集体资产清查,纠正耕地面积误差(部分村漏报近千亩),并通过区镇村三级联动压实责任 [2][3] - 建立南京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溧水分中心后,2023年1-6月完成农村产权交易205笔(同比+38%),金额8540.45万元(同比+51%),综合溢价率5.6% [3] - 开发"三资"智慧管理平台,实现资产流转信息(面积、租金、期限等)可视化,并嵌入纪委监督模块,提升透明度 [3] 资产盘活与经济效益 - 芝山村利用废旧矿坑引入6.7亿元大唐晶桥新能源项目,代建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并改造废弃场地为民宿,2023年3月以来接待游客3万人次 [4] - 全区累计收回拖欠租金2400余万元,盘活25宗闲置资产(1.3万平方米),新增年租金95.66万元,芝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有望突破千万元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