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 - 互联网大厂纷纷布局AI志愿填报工具市场,包括夸克、百度、QQ浏览器、字节、华为、讯飞星火等公司,推出多种AI志愿填报产品[2] - 2025年被视为智能体元年,AI高考产品普遍采用智能体形态,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并提升精准度[9] - 使用AI志愿填报工具的考生数量显著增长,百度数据显示2023年6月25日单日有超过1000万用户使用AI志愿助手,夸克自2019年以来已服务1.2亿用户[2] 产品特点 - 2025年AI志愿填报工具在数据库、复杂推理能力和个性化体验方面升级,差异化逐渐显现[3] - 夸克增加高考知识库数据建设,整合招生院校和官方平台数据,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数据清洗[3] - 百度升级"AI聊(高考)志愿智能体",讯飞星火推出"高考志愿咨询师"等产品,支持考生定制专属智能体[3] 用户行为 - 考生选择AI志愿填报工具的主要原因是"免费"、"方便"和"AI擅长数据处理",多数考生会使用多款产品对比[2] - 50%以上的夸克高考用户来自三、四、五线城市,显示AI工具在下沉市场的普及[2] - 考生在填报时往往仅提供基本信息如分数、选科、省份等,缺乏明确的专业倾向[6] 技术发展 - AI志愿填报工具从搜索功能向推理、反思调度演进,走向"专家化"[5] - 产品设计融入个性化决策元素,如夸克的个人档案和MBTI测试嵌入,引导考生自主选择[7] - 智能体形态简化用户操作,考生无需学习复杂提示词技巧即可获得专业结果[9] 产品优化方向 - 当前竞争聚焦于精准度、速度、易用性和个性化体验的综合比拼[4] - 考生对大模型生成的志愿报告中部分专业和院校存在困惑,未来需增强生成逻辑透明度和交互性[10] - 中外合作专业推荐策略已调整,从早期优先排序变为仅在匹配用户情况时推荐[7] 市场机会 - 志愿填报服务市场仍处于入局良机,考生对新产品持开放态度[2] - AI产品与志愿填报专家水平相当,清华大学测评显示部分AI产品表现与专家报告可比[1] - 行业通过高考产品渗透Z世代群体,开辟年轻化、专业化、场景化的增长路径[8]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师”半个月可拿证,用好AI 工具比速成专家靠谱
第一财经·2025-06-25 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