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掩盖处置不良资产、违规放贷揽储,审计署报告披露金融业这些问题
新浪财经·2025-06-25 21:10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 审计发现2家政策性银行和3家国有保险公司存在服务国家战略及实体经济数据不实问题,4家金融机构多报保险保障金额、政策性贷款规模等5084.37亿元 [1]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21年将实际投向罐头加工基地等的37.66亿元贷款违规纳入生猪贷款统计范围 [1] -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通过违规扩大统计范围等方式,多报2023年度服务实体经济规模920.32亿元 [1]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未按规定将符合不良认定标准的193.8亿元贷款下调为不良 [1] - 3家地方中小银行通过延长还款期限、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掩盖不良318亿元,还原后实际不良率达2.77%,高于全国同类银行平均水平 [1] 违规放贷揽储问题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20年11月至2024年向编造虚假资料的270户不符条件企业发放贷款 [2] - 中国进出口银行2022年5月以来以存贷挂钩等违规方式揽储,存贷利差增加企业融资成本 [2] 腐败问题 - 国企上海信谊天一药业公司原总经理周某等人2020年至2023年间未经集体决策和公开招标,引入18户民企进行药品推销,并以国有资金支付其中7户推广费8300多万元,收受贿赂2000多万元 [2] - 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花样翻新,包括借案件查办权力寻租、政商"旋转门"、业务嵌套增加监管难度、以市场手段伪装腐败等 [2] 证券监管腐败案例 - 一省证监局原局长凌某等人2011年以来伙同3户企业实控人,通过亲属账户"卡点"突击入股并隐匿资金来源,在企业上市中提供辅导备案和保荐,上市后减持套现数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