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办法》,重点从明确市场风险定义、完善治理架构、细化管理要求三方面强化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 [1] -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机构需根据管理基础、业务复杂度和风险特征差异采取差异化应对策略,商业银行应通过理念转变、制度完善、科技赋能提升主动风险管理能力 [1][4] 市场风险定义调整 - 《办法》调整市场风险定义,不再包含银行账簿利率风险,聚焦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不利变动引发的损益波动风险 [2] - 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适用《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修订)》,因其产生原因、表现形式、管理方式与交易账簿市场风险存在显著差异 [2] - 监管明确市场风险与银行账簿利率风险为独立的两类风险,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一致 [2] 市场风险治理架构完善 - 《办法》要求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责任,董事会需审批市场风险偏好、高管层职责权限,每年至少审议一次风险管理报告 [3] - 要求银行实施全流程风险管理,细化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报告要求 [3] - 毕马威中国指出中小银行及农村信用社需从组织架构、政策制度、计量方法、监控工具等层面建设管理体系,匹配业务开展水平 [3] 主动风险管理强化措施 - 《办法》推动银行业优化风险偏好和限额体系,夯实数据系统基础,强化内控和审计,提升风险管理精细化程度 [4] - 建议商业银行建立覆盖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AI驱动的风险监测平台 [4] - 金融管理部门可建立跨机构数据共享平台,利用AI分析行业性、系统性风险并实现信息共享 [4]
市场风险管理新规落地 银行需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管理
中国证券报·2025-06-26 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