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定位与规划 - 青岛港作为北方第一大港、全球第五大集装箱港,正深度赋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是打造东北亚航运枢纽中心[2][3] -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举措,包括新发展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2] - 公司提出"三个必须"原则:必须反应快、必须抓提前、必须质量高,推动规划落地[2][3] 机制创新与政策支持 - 青岛市委市政府牵头成立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下设9个专项部门,市委主要领导挂帅[3] - 专班成立以来已召开20余次专题会,解决30余项实际难题,包括航线补贴政策和重大项目审批[3] - 青岛市多部门在项目审批、用海预审、通关效率等方面提供"全链条"支持[4] 基础设施建设 - 2025年新开工1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770亿元,涉及专业化码头、集疏运体系等领域[4] - 董家口港区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后,港区货物吞吐能力将突破7亿吨[4] - 前湾港区北岸集装箱升级改造工程投资172亿元,新增年通过能力600万标箱[4] - 董家口至五莲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成后,铁路集疏港能力将提升至8000万吨/年[4] 航线网络拓展 - 2025年1-5月新增航线8条,航线总数突破230条,稳居北方港口首位[3] - 2024年新增"一带一路"航线13条、外贸航线18条[5] - 内陆港总数达51个、海铁联运线路83条,河南、陕西半数以上出口货物从青岛港出海[5] 数智化转型 - 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效率达62.62自然箱/小时,第13次刷新世界纪录[5] - 研发AI识别动态切层电子船图技术,精准定位40余种纸浆尺寸[5] - 建成行业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玉衡",接入DeepSeek大模型,实现从单点智能到全局智能[6] - 2024年通过国家数据管理能力(DCMM)稳健级认证,干散货作业数据资产入表[6] 绿色转型 - 成功完成中国北方港口首单国际航行船舶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加注1300吨B24生物燃料油[6] - 自主研发全国首个集装箱碳足迹核算平台[7] - 港区短倒车辆100%清洁能源替代,投用20辆氢能集卡[7] - 2024年岸电接电量超1000万kWh,同比增长540%[7] - 预计2025年底具备甲醇、LNG"船对船"加注能力[7]
向海而兴 智创未来
齐鲁晚报·2025-06-26 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