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把握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升级新机遇
经济日报·2025-06-26 06:28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 -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需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1] - 人工智能具有通用性和系统性特征,能重构生产要素配置、企业经营模式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底层逻辑[2] - 人工智能战略价值超越单一技术范畴,成为赋能产业升级、重塑产业格局的核心引擎[1] 微观层面影响 - 人工智能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使数据从辅助决策工具转化为价值创造要素[3] - 释放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活力,推动经济向集约型发展转型[3] - 构建人机协同价值共创模式,推动生产过程数智化转型和劳动者知识结构革新[3] 中观层面影响 - 推动企业组织架构从科层制向扁平化过渡,降低沟通成本和响应时滞[4] - 打破企业信息孤岛,构建跨产业跨区域合作网络,形成生态品牌[4] - 提升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增强产业体系韧性和活力[4] 宏观层面影响 - 推动传统产业存量革新,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供给质量、拓展价值空间[5] - 促成新兴产业增量突破,形成智能芯片、智能机器人等新经济增长点[5] - 助力抢占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在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动[5] 市场优势 - 中国拥有14亿人口和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8万亿元,同比增长3.5%[6] - 庞大消费群体为人工智能提供海量训练数据,缩短技术优化周期[6] - 差异化需求图谱丰富应用场景,如青年沉浸式体验和老年适老化改造需求[7] 产业体系优势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8] - 产业链覆盖数据、算法、平台、芯片、应用等各环节,实现技术到市场的精准对接[8] - 制造业规模全球最大,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万余家省级智能工厂[8] 政策支持 - 国家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顶层设计文件,明确发展方向[9] - 地方政府制定"人工智能+"行动方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9] - 政策效能释放将推动人工智能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着力点[9] 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 - 需加快工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服务新型工业化进程[10] - 重视"信息茧房"、算法歧视等问题,制定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10] - 构建人工智能风险典型案例库,强化经营主体自律意识[10] 产业效率与包容性 - 推进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开源与共性技术研发[11] - 通过算力券补贴、专项基金等形式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转型压力[11] - 在健康、养老、交通等领域推进智能技术无障碍改造和普惠化应用[11] 国际合作 - 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热点领域,需推进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统一互认[12] - 通过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基金等项目支持发展中国家技术产业化[13] - 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贡献中国方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