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成就 - 中国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绿色债券和绿色保险市场规模居全球前列 [3] - 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3] - 政策强力引导是绿色信贷增长主因,2013年起多部门陆续出台系列政策,2021年后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激励工具并在MPA中提高绿色信贷考核分值 [3] - 商业银行通过调整产业支持政策、提升绿色低碳认知和推动产品创新助力绿色信贷发展 [3] 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 绿色信贷资金集中于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清洁能源,其他绿色领域支持不足,需拓展覆盖范围 [4] - 需加强绿色信贷与专项贷款的衔接,支持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4] - 基层银行能力建设不足,部分银行基层员工和中小型农商行对绿色金融认知不足 [4] - 需推动绿色信贷与银证、银保等其他金融工具结合,强化绿色金融生态体系 [4] 绿色金融国际标准与话语权 - 各国对"绿色"定义和标准存在差异,需遵循求同存异原则,识别高度共识的经济活动或项目类别以推动国际共同标准 [5] - 中国应充分利用在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和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地位,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金融标准制定 [5] - 建议关注标准出台后的实际应用效果,推动更多国家采纳和应用这些标准,如东盟国家、巴西等 [5] 绿色保险的发展与挑战 - 绿色保险在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提供风险保障方面作用独特,但面临数据积累不足和有效供给欠缺等问题 [6] - 绿色保险此前发展受限于标准体系局限、行业认知不足和数据及方法论缺失 [6] - 绿色保险定义和标准过于狭窄,曾几乎等同于"环境污染责任险"这一单一险种 [7] - 保险行业对绿色保险内涵理解碎片化,缺乏系统性认知,尚未充分意识到多元化绿色保险产品潜力 [7] - 绿色保险缺乏历史数据和经验积累,传统风险评估方法学难以适应新型复杂风险 [7] ESG信息披露与监管建议 - 部分上市公司ESG报告内容流于形式,存在借ESG"外衣"过度包装和提供不准确信息的问题 [8] - 建议将ESG信息明确纳入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法律责任范围,提高上市公司披露审慎性 [8] - 建议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模式,由独立机构评价ESG报告是否符合国内外标准 [8] - 推动ESG实践和披露领先的上市公司更紧密对接国际主流ESG准则框架,提升报告国际可比性与认可度 [9]
2025夏季达沃斯| 专访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绿色金融国际标准需求同存异
北京商报·2025-06-26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