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1专访|郭磊:促消费红利释放,做实内需应对潜在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6-26 19:01

消费表现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创今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表现优于出口和投资 [1] - 消费增长驱动因素包括:经济复苏带动居民收入预期改善(实际GDP从2023年Q3的4.6%回升至2024年Q1的5.4%)、房贷利率下调改善家庭现金流、"两新"政策红利集中释放(家电和通讯器材零售增速达年内新高) [2] - 政策支持持续:超长期特别国债已下达1600亿元支持"以旧换新",三四季度仍有约1400亿元待投放,政策工具箱还包括收入端(最低工资调整)、金融端(消费贷款贴息)和社会端(公共服务优化)等措施 [3][4] 工业与出口趋势 - 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增速较前期放缓0.3个百分点,主因出口需求减弱(5月美元口径出口增速从前4月的6.3%降至4.8%)及建筑业疲软(水泥产量降幅扩大) [5] - 新兴产业表现突出: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速显著高于整体,中国制造业凭借规模效率优势、"工程师红利"(Nature index和PCT专利申请量占比提升)及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保持竞争力 [6] - 出口韧性显现:5月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12.0%、对非洲增长33.3%,市场多元化对冲对美出口占比下降(累计占比从2018年的19.2%降至11.9%),高技术产品如汽车、船舶、集成电路贡献显著 [8] 下半年展望与政策建议 - 预计出口-制造业链将放缓,对冲手段包括加速基建开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项目)、推动消费服务业活跃以替代部分出口动能 [7][11] - 消费或持续活跃:"两新"和服务类消费有望维持高增长,全年实际GDP增速可能略低于上半年但仍接近5%目标 [11] - 长期制造业升级要素:人口规模红利(14亿需求基数)、工程师红利(2.5亿高等教育人才)、延迟满足红利(高储蓄率和资本形成速度)支撑产业升级 [10][11] 行业结构性变化 - 建筑业拖累工业:5月销售面积和投资同比降幅扩大,相关工业部门如水泥生产同步走弱 [5] - 新兴产业驱动力:政策推动研发密度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受益于结构性政策支持 [6] - 反内卷政策升温:汽车行业可能通过并购重组、产能优化等措施改善竞争环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