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 我国第一部民营经济领域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于2024年5月20日施行,强调"平等对待"和"公平竞争"原则,专设"权益保护"章节 [1][2] - 过去五年出台或修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增值税法》《公司法》《反垄断法》等法律,完善农村经营制度、税收法定、公司治理及垄断规制 [3] - 2023年《公司法》全面修订,涉及资本制度、股东权利保护、控股股东责任等11方面内容 [3] 新兴领域立法进展 - 数据安全领域出台《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络暴力治理领域推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 [4] - 人工智能立法被纳入《国务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拟通过"小快灵"形式先行回应基础制度,后续逐步迭代为全面性立法 [10][12] - 建议在《道路交通安全法》《数字经济立法》等修订中纳入辅助驾驶合规、数据资源开发等人工智能相关制度设计 [12] 涉外法治体系构建 - "十四五"期间颁布《对外关系法》《反外国制裁法》等54部专门涉外法律,153部法律含涉外条款,涉外行政法规达90余部 [6] - 2023年《对外关系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规范条约与宪法关系,标志涉外立法"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6] - 广州、陕西等地成立省级涉外法治工作专门机构,未来需协调司法、外交、商务等多部门系统性推进 [13][14] 营商环境法治化举措 - 2024年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截至5月21日汇集问题线索6232条,涉案金额3.35亿元,为企业挽回损失9881万元 [9] - 国务院出台《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严禁不具备主体资格的组织实施检查,减少入企检查频次 [8] - 修订《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强化对妨碍统一市场行为的清理,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纲要要求遏制"以罚增收"等行为 [7][8]
“十四五”法治建设护航高质量发展,下一个五年如何应对新挑战|“十四五”规划收官
第一财经·2025-06-2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