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街观察】AI志愿填报不宜被神化
北京商报·2025-06-26 21:08

行业动态 - AI志愿填报成为高考季热门领域,百度、夸克、快手、腾讯、豆包、科大讯飞、华为、高途、作业帮等公司纷纷布局 [1] - 百度AI志愿助手累计用户超千万,夸克、快手与志愿填报名师张雪峰合作 [1] - 主流搜索引擎在"AI志愿"搜索结果中置顶自家产品,同时为竞品打广告 [1] 商业模式 - AI志愿填报兼具公益属性和商业本质,免费和付费模式并存 [2] - 该领域被类比为"高考双11",成为互联网公司的重要营销节点 [1] 技术应用 - AI志愿填报核心功能是基于历史数据预测分数线和提供院校专业推荐 [2] - 各公司强调算法和数据清洗能力,但数据精准性无法达到100% [2] - 多数产品基于各省市"大厚本"数据进行二次处理,未直接接入考试院和院校数据源 [2] 产品局限 - AI可能出现"幻觉",过分强调数据分析可能导致"分数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专业适配性 [2] - 个性推荐功能纳入主观因素后可能产生不合理建议,且难以验证 [2] - AI产品可能放大人类名师的"情绪化渲染"倾向 [2] 用户建议 - AI适合弥补客观信息差,但对"保录取、包录取"类产品需保持警惕 [3] - 志愿填报是复杂决策,应以人工为主、AI工具为辅 [3] - 高价人工服务和免费AI产品都需理性看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