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定位与竞争策略 - 小米YU7被定位为特斯拉Model Y的直接竞争对手,雷军对其产品力超越Model Y表示信心,仅承认Model Y在能耗管理上仍具优势 [1] - 公司采用与小米SU7相同的对标策略,通过全面参数对比和价格锚定来建立竞争优势 [1][11] - 小米YU7配置全面升级,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激光雷达、英伟达Thor芯片等全系标配,强调驾驶体验而非传统"冰箱彩电大沙发"卖点 [8] 市场表现与销售目标 - 特斯拉Model Y前5个月中国市场零售销量126643辆,月均25328辆,较2024年同期月均33341辆显著下滑 [5] - 公司设定YU7上市72小时锁单目标可能达7万辆,基于350家门店和人均40辆的销售军令状推算 [13] - 小米SU7上市14个月累计交付超25万辆,已超越Model 3销量表现,为YU7提供参考基准 [13] 产品技术参数对比 - 小米YU7 Pro/Max版续航770km/760km超越Model Y的719km,但电池容量更大(96.3/101.7kWh vs 78.4kWh),显示特斯拉在电耗管理上的优势 [10] - 车型基于Modena平台但90%零部件重新开发,与SU7产线不兼容增加产能爬坡难度 [16] 产能规划与供应链 - 当前北京亦庄工厂产能受限,SU7交付周期仍达33周,二期工厂已竣工但未投产,两期合计规划年产能30万辆 [14][16] - 三期工厂地块已竞得(6.35亿元,48.51万平米)但未动工,预计1年内无法贡献产能 [16] - 上市前已启动"F码攻势"协调供应链和生态链企业支持首销 [1] 市场机遇与用户反馈 - Model Y焕新款未能提振销量,3月销量48189辆后4-5月回落至19984/24770辆,为竞品创造窗口期 [5][6] - YU7留资用户数为SU7同期的3倍,门店到店量和试驾需求显著增加 [14] - 特斯拉已动员职能部门人员支援一线销售,反映销售压力加剧 [6]
电厂 | 小米YU7上市再挑战Model Y?最大的变数是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