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ETF资金流入概况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已超过6500亿元 [1] - 港股ETF规模增长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药、红利类板块 [1] - 恒生科技指数年内上涨19.94% 带动科技类ETF规模激增 [4][17] 头部ETF产品表现 规模增长TOP3 - 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 SZ):规模452.71亿元 年内新增230.81亿元 较年初翻倍 机构持有占比96.66% [4][7][10] - 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 SZ):规模217.29亿元 新增140.51亿元 较年初增长近3倍 管理费0.45%行业最低 [3][13]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SZ):规模63.05亿元 新增56.52亿元 年度回报53.66%居首 [4][15] 其他亮点产品 - 港股科技50ETF(513980 SH)年内回报25.50% 规模增长75.89亿元 [4][16] - 港股红利指数ETF(513630 SH)规模111.22亿元 低波动特性吸引资金 [4] 成功ETF的核心因素 产品设计 - 港股通机制优势明显 不占用QDII额度且规避印花税 [11] - 低位发行策略有效 富国互联网ETF在行业低谷期布局后规模爆发 [9] 费率竞争 - 工银瑞信通过降低管理费至0.45% 托管费至0.07%实现规模突破 [13][14] - 同赛道ETF中 低费率产品更易获得机构资金青睐 [18] 行业贝塔驱动 - 互联网板块受益DeepSeek科技行情 创新药板块年度回报超50% [4][15][17]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表现突出 带动相关ETF收益 [15] 行业竞争格局 - 头部效应显著 前三大ETF合计规模占比超40% [4][8] - 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 跟踪同一指数的ETF规模差异可达10倍 [5][12] - 中小基金公司通过差异化布局和费率优惠寻求突破 [19]
多只港股主题ETF年内规模猛增,为何这些ETF被青睐?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6-26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