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调整与行业影响 - 136号文明确取消强制配储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的前置条件,推动工商业储能市场进入"不确定性"阶段 [1] - 仅内蒙古和新疆下发省级落地文件,山东、广东等地发布征求意见稿,其余省份细则滞后,部分地区如贵州、云南仍保留强制配储要求 [3] - 政策真空期导致储能项目投资收益模型难以搭建,企业面临决策不确定性 [4] 商业模式重构 - 工商业储能原有商业模式依赖"峰谷套利",现需向"现货交易"和虚拟电厂模式过渡 [3][5] - 远景提出"内循环"(需量优化、能量时移)和"外循环"(虚拟电厂交易策略)以应对峰谷价差缩小 [4] - 阳光电源认为工商业储能最终需通过聚合商参与电力交易实现负荷平衡和绿色用电 [5] 市场数据与趋势 - 2024年Q1全国电化学储能电站新增装机近三年来首次负增长,反映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过渡 [5] - 2024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为"十三五"末的20倍,同比增长超130% [6] - 2024年新增储能项目中电源侧配储占比38%,电网侧独立储能占比54%,配储需求占总装机74.6% [9] 行业竞争与洗牌 - 储能行业存在无序竞争,低价中标导致利润下滑,136号文加速低质产能出清 [7] - 未来存续企业需具备电芯或PCS技术及软件能力,预计20余万家企业中仅少数能存活 [7][8] - 远景自研电芯、BMS和PCS,全球交付30GWh储能系统,在手订单超50GWh [8][9] 技术发展方向 - 工商业储能系统核心为PCS(能量转换)和EMS(指令控制),硬件与软件能力缺一不可 [8] - 行业趋势向大容量电芯和高能量密度发展,差异化竞争力将依赖软件和服务 [8][9] -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纵深度与商业模式创新扩大市场份额,产业链加速优胜劣汰 [9] 装机节奏预测 - 2024年受"531"抢装影响,储能配套装机呈现"前高后低"特征,上半年二季度同比增速达62% [10] - 2025年Q4装机量预计同比下降36%,但新能源消纳刚性需求支撑长期市场 [10]
深度|136号文半年考:工商业储能如何穿越政策与市场的双重迷雾?
第一财经·2025-06-26 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