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利率时代国有大行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证券时报·2025-06-27 02:08

低利率时代国有大行面临的挑战 - 银行利率水平已下调至历史低位,"十五五"期间预计将持续保持低位[1] - 净息差收窄导致传统依赖息差的盈利模式受到根本挑战,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差距被压缩[1] - 房地产市场低迷和消费信贷需求疲软导致生息资产增长乏力,利息收入受压制[1] - 国有大行尝试"以量补价"加大信贷投放,但贷款利率跌至一定水平后难以弥补低价损失[1] - 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上升,宏观经济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中小企业信贷风险[2] - 利率下行加剧长期资产与短期负债期限错配,扩大利率风险敞口[2] - 2025年政府向四家国有大行注资5200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但资本管理压力仍将持续[2] -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同质化竞争,网点维护、人员薪酬、科技研发等运营成本上涨[2] 国际大行在低利率环境下的经验 - 日本大行采取压缩信贷比例、拓展非息收入、兼并证券保险机构发展多元化业务[3] - 日本大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大核销力度、提升活期存款占比、调整交易类资产占比[3] - 日本大行战略性扩张海外业务利用更高息差,推动数字化转型压缩运营成本[3] - 欧洲大行上调服务收费,拓展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提高非息收入占比[4] - 欧洲大行利用利率衍生品提高活期存款比重,加大期限错配力度[4] - 欧洲大行通过裁员、网点整合及数字化转型压缩成本,战略性收缩低回报地区[4] - 美国大行增加交易业务与财富管理等非息收入,降低传统贷款业务占比[5] - 美国大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延长资产久期,扩大低成本活期存款占比[5] - 美国大行推进技术创新,收购财富管理公司,严控运营成本[5] 国有大行应对低利率挑战的策略 - 加快数字化转型,重塑业务模式与组织形态,实现产品创新与个性化服务[6] - 推动组织文化变革与人才结构优化,培养复合型人才,完善数据治理体系[6] - 拓展非息收入,利用规模和品牌优势发展财富管理、供应链金融等多元化业务[7] - 培育财富管理新动能,精准划分客户群体,搭建跨境托管网络[7] - 发展供应链金融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发力证券经纪与债券承销[7] - 强化风险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扩大低成本活期存款占比[8] - 完善利率风险管理,运用大数据和AI工具提升不良资产识别与处置效率[8] - 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海外风险研判,培养跨境金融专业人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