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IPO受理情况 - 上半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合计新受理拟上市企业113家,其中6月新受理86家,环比增长超4倍[2] - 6月IPO受理升温动因:财报更新需求(招股书财务报表有效期6个月)和政策驱动(科创板改革释放积极信号)[2] - 三大交易所6月集中受理约18家公司上市申请[2] 各板块受理分布 - 北交所受理72家(占比63.7%),其中54家集中在6月[3][7] - 创业板受理13家,科创板12家,沪深主板各8家[3] - 科创板9家(6月),创业板11家(6月),沪深主板各6家(6月)[3] 行业与地域特征 - 制造业企业占比最高,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专用设备、化学原料及制品、通用设备制造业[3] - 长三角区域优势明显:浙江29家、江苏20家、广东17家[4] - 北交所申报企业覆盖高端装备制造、TMT、化工新材料、消费、生物医药等领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氢能、新材料等产业链企业较多[7] 上市标准选择 - 沪深主板公司集中选择第一套上市标准[4] - 科创板选择多元化:3家未盈利企业分别选择第四套标准(兆芯集成拟募41.69亿元)和第二套同股不同权标准(上海超硅拟募49.65亿元)[4][5] - 北交所71家企业选择第一套标准,仅天康制药选择第三套标准[4] 板块特色案例 - 科创板重新拥抱未盈利企业:上海超硅连续三年亏损(2022年-8.03亿元至2024年-12.99亿元),兆芯集成未盈利[5] - 主板支持大盘蓝筹:振石股份拟募39.81亿元(6月最大募资额),百菲乳业(乳制品)拟募4.97亿元[6] - 北交所高盈利企业:信胜科技2024年净利润1.20亿元(2022年5259.84万元),南方乳业、英式控股等消费企业申报[8] 政策动态 - 6月18日证监会明确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禾元生物成为首例7月1日上会[5] - 6月24日多部门联合发文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等方式融资[6]
6月A股IPO受理迎小高峰 上半年超百家公司“赶考”
上海证券报·2025-06-27 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