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政解读 -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19条具体举措,旨在增强消费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加大重点领域支持等,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1] - 政策立足长远,有利于打通消费领域尤其是服务消费和新消费的金融堵点,激活内需新引擎 [1][2] - 政策推出5000亿元再贷款、拓宽债券融资等工具,针对性解决服务消费企业融资渠道窄、中长期资金短缺等问题 [2] 消费市场现状与问题 - 外需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向内需转型,但消费存在结构性矛盾:商品消费饱和,服务消费供给不足,县域消费基础设施薄弱 [2] - 我国消费占GDP比重(尤其是服务消费)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内需偏弱和物价低迷拖累经济增长 [2] - 2023年国内经济和消费逐步回暖,但恢复进度受收入预期、就业压力和外部局势影响,稍逊于预期 [3] 政策支持方向 - 绿色消费(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文旅消费(地方特色旅游、文旅结合项目)、健康养老(银发经济)是政策鼓励方向 [3] - 服务消费领域(文旅景区、养老社区REITs)因信贷倾斜和债券融资放宽迎来估值修复 [4][5] - 新型消费板块(智能穿戴、直播电商、AI+消费场景)在政府基金引导下催化创新企业增长 [4][5] - 消费基础设施运营商(充电桩、冷链物流)凭借中长期信贷支持及REITs发行降低资金成本,盈利弹性提升 [4][5] 资本市场影响 - 政策落地将显著提振资本市场信心,服务消费或好于实物消费 [4]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旅游产业、保险行业、个人护理行业等有望受益于政策支持 [5] - 消费板块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6]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与风险 - 顺周期传统消费估值低、高分红,但缺乏上涨催化空间,未来机会在于无风险利率下降带来的估值提升 [6] - "新消费"子板块(IP、美护、宠物食品、零食等)股价已反映未来预期,需警惕终端增速降速带来的估值调整压力 [6] - 部分前期涨幅较大的"新消费"概念股进入密集减持期,面临抛压 [6]
重磅利好!最新解读
中国基金报·2025-06-27 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