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面降价,医疗设备遭遇“大逃杀”
36氪·2025-06-27 10:23

医疗设备集采核心观点 - 2025年前后四川、河南、河北、新疆等地启动医疗设备集采,采取"以价换量"策略,中低端设备降幅尤为显著,例如1.5T磁共振降至200万/台,64排CT降至100万/台 [2] - 采购方普遍要求厂商提供5年设备维保,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部分设备利润转负 [3] - 行业龙头企业占据集采绝大多数标的,39%设备价格降幅低于50%,34%降幅50%-70%,27%降幅超70% [7] - 低端设备亏本、中端持平、高端盈利成为行业常态,头部企业与非头部企业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12] 设备价格降幅分析 - 超声设备是采购数量最多且降价幅度最大的品类之一,迈瑞医疗Resona I9S降价53%-53.8%卖出150台,总价6750万 [9] - DR设备降价幅度与超声类似,万东、东软、蓝鹰等品牌降价超60%,同时需提供5年维保 [9] - CT、MR降价幅度大部分在50%以内,1.5T磁共振降至200万/台,64排CT降至100万/台,已接近成本价 [9] - 高端设备降价幅度较小,如GE 256排量子CT降价21.3%-37.1%,联影320排uCT960降价37.4%-41.1% [10][11] 行业格局变化 - 头部企业如联影、GE医疗等将通过集采获得大量现金流,加速产品迭代与高端研发 [12] - 非头部企业受挤压,只能在占市场两成的非集采领域寻求差异化发展或被收购 [12] - 经销商职能需重构,转向维保及设备管理等辅助价值 [12] - 影像AI企业受间接影响,部分AI模块被设备捆绑销售,议价空间被挤压 [13] 政策趋势与区域差异 - 政策导向中低端设备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同时鼓励头部企业追赶全球顶尖技术 [14] - 部分省市在集采前进行系统性调研,考虑设备与本地临床需求的匹配性 [18] - 未来集采方向将从"重低价"向"低价兼顾需求"转变,避免恶意低价竞争 [18] - 西门子医疗光子计数CT2025年上半年已售出9台,均价下降约300万,展示创新价值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