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8万公里外的思想碰撞,这场圆桌论坛为什么引发广泛关注?
环球时报·2025-06-27 12:02

中拉论坛核心观点 - 中拉已成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中方启动团结、发展、文明、和平、民心五大工程深化合作[3] - 中拉合作在全球南方崛起背景下具有战略意义,双方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互补性强[5][15][25] - 首次中拉互视民调显示双方民众对互利共赢、全球治理改革等议题高度认同[32] 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 中拉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对话,打破西方文化主导地位[17][19] - 巴西学者提出全球南方需重构身份认同,通过文化纽带建立信任[17][18] - 孔子学院模式促进双向文明互鉴,反对文明冲突论[19] 绿色发展与科技合作 - 中国新能源技术结合拉美可再生能源资源,形成绿色发展互补优势[21][22] - 巴西联邦众议员呼吁中拉合作开发本地化技术解决方案[21] - 巴西企业已将生态修复纳入核心战略,中企如中海油积极参与当地可持续发展[22] 全球南方与共同利益 - 中拉在多边机制下协作推动全球治理改革,争取发展中国家权益[25][26] - 巴西工程院前院长强调需融入全球高质量供应链实现互利共赢[25] -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新发展路径参考[27] 媒体与智库合作 - 中拉媒体需突破信息壁垒,消除刻板印象[29][30] - 巴西智库建议加强汉学研究,认同中国消除贫困等核心价值观[29] - 环球时报联合拉美机构开展5472份样本民调,填补研究空白[32] 企业参与情况 - 中海油巴西公司推动绿色技术落地,中巴企业家委员会促进战略对接[22] - Ambipar等巴西企业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商业模型[22] - 中拉科技合作涉及光伏、储能、数字化等前沿领域[21]